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之一

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历史,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 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EC37

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指心理治疗方法。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为指导的、强调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此类治疗把治疗关系看作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为使双方都得到成长的一种努力。因此治疗者的最基本的工作重点是个体的体验及其意义,而非针对外显行为进行工作。治疗的目标远非症状的消除、环境的改善或问题的解决,而是着眼于个人的成长、自我的理解、再教育和自我实现,帮助来访者澄清他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AB8C

该疗法有三个特点:

以来访者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的过程;采用非指导性治疗技巧。根据来访者的状况,整个治疗过程可分为七个互相连贯的阶段。

第一阶段

对自身和外界形成了固定看法,对内心体验十分生疏,以致全无觉察,缺乏改变和进步愿望。

第二阶段

能对与己无关的事发表意见,有时把情感体验视为与己无关或过去的事情。

第三阶段

感到被治疗者完全接受而逐渐消除顾虑,更自由地谈到自己甚至与己有关的体验。

第四阶段

开始把感受当作当前的事情来讨论,意识到自己是有情感体验的人,对朦胧觉察或偶尔泄露出来的感情体验感到震惊和惶惑。

第五阶段

在医患关系中感到安全,对内心活动已不再震惊,能自如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感情。

3B7A

第六阶段

能现实体验过去的情感经历,并被这种体验所打动。过去被其视为生活指南的原则在这种直接的体验中开始动摇。

第七阶段

能对感情作直接、充分的体验,而不感到是一种威胁,愿意谈论当前的体验,并借此更深地了解自己。能接纳自己,而且在治疗之外也能如此。

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

文字:郑雯铃

图片来源: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