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唐登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公共资源共建共享。逐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和文体资源共享,支持集团化办学办医、远程教学和医疗、教师和医护人员异地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我校作为一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就专业课而言,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满足职业教育新型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地位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他们还善于转变传统观念,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积累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自主的创新意识。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源泉。当高等职业教育走过粗放式发展道路之后,迎来的必将是内涵发展之路,这也是他们能否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创造特色,如何打造品牌?“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破局的关键棋子,就是重要资源保障。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实现“以点带面”“各个击破”的发展格局,带动高等职业院校整体的特色内涵发展。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学校理论课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简单叠加,也就是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双师型”教师被偷换概念成“双证书教师”。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育、管理和服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活动。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原国家教委就提出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从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然而,这些“双师型”教师都是各高职院校自己认定的,如是“双证书”教师、“双职称”教师都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也不管他们取得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有没有关联,也不管他们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后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发货特有的作用。以致“双师型”教师成为某些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要“证书”到手,就等于圆满完成任务。至于“证书”有没有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这就不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问题了。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提升手段相对单一。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发挥好“双师型”教师队伍作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然而,在“双师型”教师的内部管理上,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手段单一、措施可持续性差、效用有限等问题。往往以物质刺激为主,但也有的学校可能物质刺激都难以保障,普遍缺乏后续的精神激励和情感维系。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认同。加强舆论宣传,不断深化对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让教师们认识到我们既要开展职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引导广大教师关注职业行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重身份的有机统一,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衔接与贯通。 (二)科学界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一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分门别类地制定出符合职业需求的、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避免或者为了贴上“双师”的标签,而生搬硬套某个标准、某个职业证书,从而有效引导教师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结合起来,打造对接职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分层次提出对应的“双师”素质和职业能力,避免搞“一刀切”,引导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年轻教师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双师”素质规划,有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双师型”教师集训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落实教师实践进修的轮训制度和定期实践进修的制度建设,加强对教师实践进修的过程管理和成效考核,建立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实践岗位锻炼和教师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与针对性,提升专业实践的效果。 (四)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积极从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招聘具有专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提高“双技能”教师占比。通过实施柔性引进等办法,打通校企人力资源共享的通道,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精湛专业技能的技术专家与管理人才参与到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将工程师、审计师、经济师、律师、美术师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使得教师来源更加丰富,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五)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从招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都要从激发“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角度出发,本着服务教师,方便教师,提升教师的原则,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积极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发展校企共同体,不断强化教师之间的情感维系空间,既确保现有“双师型”教师能够安于其教,同时也积极探索校企人才流动、交流机制,招聘到更多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扎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储备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