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昼夜均分,寒暑相平。此时风携清冽,桂花飘香,秋意愈浓。北宋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以“金气”点题,将三重意象交织,勾勒出秋分夜色的静美,极富有宋词的婉约美感。今日,我们便从这首词品起,细嗅秋分“平分秋色”的独特韵味。

点绛唇·金气秋分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首句“金气秋分”以五行开篇,“金气”既指秋意肃杀之气,又暗喻秋分“分金”特质——昼夜均分、寒暑平衡,奠定全词“天人合一”的哲学基调。“风清露冷秋期半”紧承节气特征,“风清”绘秋分后北风转爽、空气澄明之态,“露冷”以触觉写秋夜凉意渗入肌理之感,二者共构秋分典型气候图景。“凉蟾”为秋月雅称,既合“秋月凉如水”的古典审美,又以“凉”字为月圆注入清冷色调,“光满”则体现月圆、月明的夜空美景,呼应“风清”澄明的秋日特征。第四句“桂子飘香远”以嗅觉意象收束,桂花是秋分至中秋标志性物候,通过嗅觉“飘香远”将秋意从局部月景推向广阔天地,运用通感手法形成视觉(月满)与嗅觉(桂香)的联动。“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转向虚实相生的仙境想象。“银桥人散”则写银河桥上人影散去,暗喻秋夜渐深、宴散人归的寂寥之感。末句“吹彻昭华管”以仙乐彻夜吹奏收束,既延续了前文的仙境想象,又通过乐声的悠扬绵长,将秋夜的静美与空灵推向高潮,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
从“金气秋分”的哲学开篇,到“吹彻昭华管”的仙乐收束,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分时节的立体画卷,既展现了秋分特有的物候特征,又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完美融合,最终构建出“风清露冷”的触觉、“凉蟾光满”的视觉、“桂子飘香”的嗅觉、“昭华管彻”的听觉四重感官体验交织的秋夜图,使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仿佛置身于秋分时节的静美之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人文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