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杂志 2023年2月3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gxODAzOA==&mid=2650624875&idx=1&sn=015f8e9d385582100914106d6280b970&chksm=88f57c32bf82f524dee69e8013b796b6a130cef0d2f8b30830991f3b9e53c96f6d4be10a65da&mpshare=1&scene=23&srcid=0926imQidWm7fwpILWgQfXI7&sharer_shareinfo=f8a69dc54cced78484ce58be1e71a825&sharer_shareinfo_first=10614d1b2c5f6a428be5b708154908ec#rd
2022年,除了防控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健康工作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始终如一持续推进深化医改,始终如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一年,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组织的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举措”和“十大新闻人物”推介活动已经连续14年张榜。14年来,医改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不断向深化医改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改革惠民最远大的目标。
本期开始,中小卫将向大家推介: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福建:
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
探索医疗护理服务新模式
为进一步减轻患者家属负担,更好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福建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开展“无陪护”病房工作,探索建立患者住院“无陪护”相关服务规范、运行和保障机制,推动医院逐步建立医疗护理员制度。
从先行先试到建立长效机制
为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需求,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先行先试,探索实施“无陪护”管理。
收“兵”纳“编”,实现从“垄断护工”到“护士助理”。通过清除“黑护工”,编制花名册,提高准入门槛,制定标准化细则等做法规范护理员服务行为。采取“医院—护理员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建立“护理员组长—护理员经理—护理部”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病区实行“护士—护理员”共同体工作模式,各科按需配置护理员,其排班与护士保持一致,采用分区责任制管理,护理员的所有生活照护工作均在护士指导监管下完成。
化“散兵游勇”为“精兵强将”,促进护理员照护能力同质化。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将医疗护理员分为新手级、胜任级、骨干级三个层级,从知识、技能等角度,由护士对其开展全面的规范化培训,经培训达标后方可上岗,每月定期进行质控考核,以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实现全方位评价。
围绕护理功能需求,推进“无陪护”管理规范化。关注重点环节,从护理员创新管理、疫情常态化防控两个维度解决医院管理难点,构建“六化”新型管理模式,即促进住院流程程序化、饮食供餐治疗化、探视管理制度化、医疗护理员培训体系化、医务人员参与管理最大化、软硬件配备齐全化,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扩大试点范围,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在总结厦门试点基础上,福建省在2022年将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作为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惠民便民措施的重要任务,并作为“十四五”期间和2022年医改重点任务。截至2022年年底,省市共确定“无陪护”试点医院17家,涉及107个病区,实现省属与各设区市试点全覆盖。
为促进“无陪护”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医保局联合印发《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同作用,建立完善试点工作监督管理和保障机制,如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试点医院服务监管,同步开展全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医保部门负责制定“无陪护”收费政策,并做好与现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相衔接,财政部门加大对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的财政投入,对开展“无陪护”所需的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给予必要支持。
从服务规范到专业陪护团队
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无陪护”内涵流程。福建省自2013年开展规范医院护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护工主要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或个别与家属口头达成雇佣关系,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处于松散状态,医院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为此,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福建省“无陪护”病房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内涵及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流程,对医疗机构开展“无陪护”试点工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比如,要求护理员由试点医院统一聘用(或通过劳务派遣),并纳入医院统一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的全程生活照护等服务,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提供,减少病区人员聚集,降低院内感染风险,营造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坚持分类指导,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数量充足、训练有素的护理员队伍,是“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2021年,福建省分别设立省、市级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其中省级中心依托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统筹开展全省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搭建医疗护理员教育培训服务网络平台,打造集护工技能培训、服务监管等为一体的护工信息化平台,通过系统规范持续的服务培训、监管和绩效考评,培养了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专职护理员队伍。2021—2022年,全省3984名护理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创新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引导正在从事或拟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的人员主动自愿参加培训,提升其为普通病患、老龄、母婴、残疾等群体提供生活照护的从业技能,增加护理服务供给,促进护理员培训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推荐意见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闽红: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破解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为破解群众就医陪护难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开展“无陪护”试点病房作为深化医改重要内容,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将《关于加快建立护理员制度推动建设“无陪护”医院的建议》列为2022年重点提案,纳入“深化我省医改工作,推动‘三医’联动深入发展”专题协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调研,征求百名院长、千名医生、万名患者意见和建议。在总结原有试点经验基础上,扩大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相关服务规范、运行和保障等机制,推动医院医疗护理员制度落地落实。
在出台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基础上,2022年,印发《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了《福建省“无陪护”病房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服务内涵及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省、市两级设立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搭建医疗护理员教育培训服务网络平台等,逐步规范护理员队伍,增加护理服务供给。
“无陪护”病房作为护理服务模式转变的新突破,患者住院期间的陪护工作,不再由家属承担,而是交给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专业陪护人员,避免了“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截至2022年年底,省市共确定“无陪护”试点医院17家,107个病区,实现了省属与各设区市试点全覆盖。其中,福建省立医院采取自聘护理员模式,扩招护士并纳入护理管理体系。泉州市采取医院和护理员所属第三方服务公司共同负责的“双轨”管理模式,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入价格,患者每日服务费用最高下降17%。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试点3年来,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2021年患者满意度在全省所有专科医院中均居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福建省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契合时代要求、顺应百姓期待,是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的有益探索,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福建以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为契机,完善护理员规范管理和激励保障,进一步助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了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